为有用破解旱作区农业生长与水资源欠缺的矛盾,松山区着力推动软体集雨水窖建设,网络、蓄存自然降水用于旱作区农业浇灌,切实解决水资源漫衍不均、季节性缺水、旱地“靠天用饭”问题,助力实现粮食等农作物稳产高产。
在寺库地满族乡哈什吐村,记者看到一座崭新的软体集雨水窖横卧在野外上。据相识,哈什吐村是半山半川区村,拥有耕地22000亩。其中水浇地8800亩,旱地13200亩。为相识决春旱问题,松山区2023年在哈什吐村实验6790.31亩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并制作了一座软体集雨水窖,专门用于春旱补水浇灌。
软体集雨水窖项目建设认真人曾光先容:“该水窖集雨面以高分子EPVC涂层质料为膜材,专利设计、无缝对接。别的,水窖制作无需硬化土地,不受山区地形限制,密封性较好,不渗漏,装置较轻盈,适合高寒高热等卑劣情形,使用寿命可凌驾十年,开发了软体集雨节水浇灌新模式。”
哈什吐村软体集雨水窖通过集雨面和坡地网络雨水,凭证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371mm盘算,共可网络1000立方水作为增补浇灌200亩耕地的应急水源,通过水泵提水,或与水肥一体化、滴灌等手艺团结举行节水浇灌,包管作物在出苗、孕穗等生育期水分供应需求。用“软体集雨水窖”增补浇灌的耕地预计亩产粮食可达600公斤,与原莳植方法相比,预计可增产10%左右。
据相识,2023年松山区投资332万元建设软体水窖8个,最大储水量8000立方米,辐射耕地面积1600亩。
松山区农牧局副局长张德芳先容,“软体集雨水窖”是在自治区农牧厅和市农牧局“关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鼎力大举推广节水浇灌手艺和产品”的统一要求和安排下配套制作的集雨蓄水、节水补灌工程设施。通过秋雨春用、丰雨旱用和旱灾时应急补灌等步伐,包管农作物生长要害期用水,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。
据相识,松山区2024年妄想投资480万元建设软体水窖12个,进一步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,助力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记者:刘长青 姜雪峰
编辑:王艳玲
校对:刘思雨
审核:聂 珊